中國移動互聯網如何科學發展?
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戰略:智能管道+開放平臺+特色業務+友好界面。其中搭建開放平臺,就是希望以移動應用商城、無線城市、云計算等平臺為核心,集中搭建聚合的內容型平臺、開放的能力型平臺,打造使用方便、反應靈敏的統一門戶,引導產業鏈為客戶提供更多、更優質的業務和應用服務。
移動互聯網發展太快,但是,企業內部機構改革對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單位不能合理進行調整,國企的機制與移動互聯網的不匹配,這些問題給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不便。
一、微信:社交工具,不能解決一切問題
微信,作為一款優秀的國民App,成為這個虛擬國度里最耀眼的明星。事實上,自誕生之日起,它就受到了業界嚴肅的表揚,贊譽幾乎就沒有停止過,以至于騰訊不斷給微信加料,例如紅包、掃碼、微商等等,更讓人感覺牛逼的是,微信每推出一項服務就能在理論上顛覆一項傳統業務,但顯然,這些說法有點過,最起碼是揠苗助長了:在主流的語音交流中,我們第一反應依舊是傳統的電話業務;微信紅包一個春節賺了1億用戶,但沒能顛覆支付寶, 在微信紅包最火的幾天內,他們的交易人數大概是800萬,而支付寶的交易達到100000000筆,至于,微商就更擺不到臺面上來講,我再也不能忍受那些若有若無的面膜了!
如果非要給微信找點顛覆性的成果,恐怕只能是社交內 戰了。因朋友圈的風靡,微博逐漸勢微,騰訊干脆解散微博團隊,連自家的QQ空間也受到了沖擊,但這點成果遠不能滿足騰訊的野心,畢竟,微信這個流量入口實 在是一把巨大的好牌。但要真正把這些流量變成QQ幣,微信首先需要考慮贖罪,讓其成為一種更健康、正直、完美國民應用。
二、微商:微傷朋友,重傷感情
其實,朋友圈的一些養生知識和心靈雞湯能對用戶行為產生1%的影響就已經非常難得了,它們只是業余生活中的娛樂式談資。因不涉及利益問題,所以,也不該承受實質性的罪名。但最近興起的“微商”卻有本質的不同,它要是搞虛假信息,傷點感情倒不算什么,關鍵是會傷害到錢。
2014年可以說是“微商”的元年,但卻因種種原因,還沒有走入正軌,最起碼,暴力刷屏走的不是正道兒,他們構建了分銷體系,重推銷,輕賣貨,有些過分的家伙甚至連商品都沒有,無異于微信里的傳銷窩點。霸屏的存在,不僅影響了微信用戶體驗,而且因品牌缺失,商品質量低劣,微商僅用半年的時間就透支完了商業信用和社交資源。事實上,面對琳瑯滿目的推銷廣告,我們再也沒有耐心讀完,嚴重者直接屏蔽。而當普通用戶聲討這種行為時,他們卻搬出首富馬云,相信自己只要堅持刷下去一定會成功…
微商,如果不注重品質和誠信,輕者傷了朋友的錢,重傷傷了兄弟的感情和信譽。
筆者認為,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電商、自媒體也好、搜索也好,應該把握住互聯網思想的靈魂和精髓,追求道而不是術。
首先,平臺的運營單位要有更強的服務意識,幫助別人,為別人奉獻價值,才能自己有所回報。
其次,平臺的運營單位要有更強的支撐能力,建立平臺需要建立系統的生態鏈,同時有誠信、專業品質做為依據。
更多行業新聞:http://www.emilyhermans.com/newslist/list-1-1.html